無錫省內體量最大“零能耗”建筑投用 單日平均發電約1600度
中午時分,室外溫度32攝氏度,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9號樓屋頂上2200平方米太陽能(6.060, 0.00, 0.00%)光伏板正“高速運轉”,經測算,該棟樓單日平均發電量約1600度,可完全覆蓋整棟大樓常規運行時的用電量。近日,這棟省內已建成綜合體量最大的“零能耗”建筑投入試運行,驗證“零碳智慧”和數字化在新建建筑中的運用,打造我市“零能耗”建筑示范標桿。
在無錫經開區尚賢道與吳都路交叉口海歸小鎮內,一棟酷似海上郵輪的建筑非常醒目,樓頂800多塊太陽能帆板“面朝”陽光,從遠處看,整棟樓呈曲面,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墻,現代感十足。“新穎的外形下隱藏著不一般的‘內核’,整棟大樓耗能可以自給自足。”跟著太湖新城建工集團技術人員,記者走進這棟零能耗“綠色建筑”,視野開闊,空間敞亮,高性能曲面玻璃幕墻替代了傳統墻面,陽光透進玻璃,但并不覺得熱,用溫度計實測,該棟樓內墻表面溫度比園區內相鄰樓棟相同位置低2—3攝氏度。
建筑產能≥終端耗能,實現了真正意義的“零能耗”。“最直觀的是樓頂上的單晶硅光伏板,全年發電量約47萬度,而該棟樓的年度實際耗電量約為42.6萬度,不僅實現了自用自發,多余的電量還可反向供給市政電網。”技術人員說,“零能耗”建筑本質是不消耗常規能源,完全依靠太陽能或者其它可再生能源,9號樓在設計時特意提升頂部空間,擴大太陽能帆板布局。
能“發電”也能“省電”。高性能玻璃幕墻、地源空調系統、圍護結構保溫、建筑氣密處理等都做到極致,“這些走在綠色建筑前沿的節能技術,凝結了一連串亮眼的低碳數字。”相關技術負責人介紹,比如,設計精準的曲面玻璃、成排鋁合金格柵、三銀三玻兩腔玻璃幕墻等可以有效反射太陽光,起到隔熱保溫作用;地源空調比傳統風冷空調制冷制熱效率提高40%,目前,整棟建筑的自身節能率為39.1%,高于普通綠建三星建筑。
智慧管理讓節能效率更高。“小到空調遠程啟停、設置溫度,大到測算全樓能耗、機電系統調度診斷,數字化管理平臺都能‘搞定’。”太湖新城建工集團相關負責人說,該棟樓還量身定制了群智能運營控制系統,實現對大樓遠程、動態和可視化管理,助力綠色節能。
“零能耗”建筑是我市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。市住建局建筑節能與設計處負責人說,我市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連續五年保持100%,全市新建單體超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建和高品質住宅實現“綠建三星”全覆蓋。下一步,綠色建筑發展將堅持科技引領,大力推廣高星級綠色建筑、超低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,全面推動城鄉建設向綠色、低碳方向轉型。
轉自:無錫新傳媒